| 箴言第13章 | 
| 1  | 
| 2 人因口所結的果子,必吃美物 | 
| 3 謹守口的,得保生命;大張嘴的,卻 | 
| 4 懶惰人切慕 | 
| 5 義人恨惡謊言;唯 | 
| 6 行為正直的,有公義保守;犯罪的,卻 | 
| 7 有使自己 | 
| 8 人的資財是他生命的贖價;窮乏人卻不聽責備 | 
| 9 義人的光歡喜 | 
| 10 只因驕傲,便啟爭競 | 
| 11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;唯 | 
| 12 所盼望的遲延未得,令人心憂;所願意的臨到,卻是生命樹。 | 
| 13 藐視訓言的,必致 | 
| 14 智慧人的法則 | 
| 15 美好的聰明使人蒙恩;犯法之人 | 
| 16 凡通達人都憑知識處事 | 
| 17 奸惡的使者必遭害 | 
| 18 不受訓誨 | 
| 19 所願 | 
| 20 與智慧人同行的,必得智慧;和愚昧人作伴的,卻 | 
| 21 禍患追趕罪人;唯 | 
| 22 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;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。 | 
| 23 窮人耕種多得糧食;但因無公義 | 
| 24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,是恨惡他;唯 | 
| 25 義人吃得飽足;唯 | 
| 箴言第13章 | 
| 1 從父教者爲肖子、違譴責者爲侮慢。 | 
| 2 言善者果必結、強暴者災必及。 | 
| 3 謹言者安、妄談者危。 | 
| 4 惰者欲而不得、勤者必有贏餘。 | 
| 5 義者惟誑言是疾、惡者見惡而貽羞。 | 
| 6 仁義護人、罪惡敗人。 | 
| 7 有貧者佯爲富、有富者佯偽貧。 | 
| 8 富者被訟、以金贖罪、貧者無財、訟因以免。 | 
| 9 義人之光常明、惡者之燈必滅。 | 
| 10 人恃驕泰、多啟爭端、惟聽訓言、可有智慧。 | 
| 11 專務虛誕者、財以之而耗、勸事服勞者、貨以之而聚。 | 
| 12 日望不得者、使心懷憂、所欲而遂者、猶生命之樹。 | 
| 13 棄道者取敗亡、畏命者贋賞賫。 | 
| 14 智者之道、如生命之泉、得脫於致死之網。 | 
| 15 明哲之人、必蒙恩寵、犯罪之徒、必遭困苦。 | 
| 16 智者彌慎厥行、愚者愈形其拙。 | 
| 17 惡役必遭殃、忠僕必納福。 | 
| 18 棄道者遭貧辱、承教者得尊榮。 | 
| 19 所欲必遂、中心懽樂、愚人有過、畏難不改。 | 
| 20 與智人爲友者、自生智慧、與愚人爲侶者、必致敗亡。 | 
| 21 惡人遇禍災、義者蒙賞賫。 | 
| 22 作善之人、業遺子孫、惡者之財、爲義者所得。 | 
| 23 貧者力田、多得物產、蓋藏無智、終歸朽壞。 | 
| 24 杖箠不及其子、不謂之愛、惟愛子者、備加扑責。 | 
| 25 義者果腹、惡人枵腹。 | 
| 箴言第13章 | 箴言第13章 | 
| 1  | 1 從父教者爲肖子、違譴責者爲侮慢。 | 
| 2 人因口所結的果子,必吃美物 | 2 言善者果必結、強暴者災必及。 | 
| 3 謹守口的,得保生命;大張嘴的,卻 | 3 謹言者安、妄談者危。 | 
| 4 懶惰人切慕 | 4 惰者欲而不得、勤者必有贏餘。 | 
| 5 義人恨惡謊言;唯 | 5 義者惟誑言是疾、惡者見惡而貽羞。 | 
| 6 行為正直的,有公義保守;犯罪的,卻 | 6 仁義護人、罪惡敗人。 | 
| 7 有使自己 | 7 有貧者佯爲富、有富者佯偽貧。 | 
| 8 人的資財是他生命的贖價;窮乏人卻不聽責備 | 8 富者被訟、以金贖罪、貧者無財、訟因以免。 | 
| 9 義人的光歡喜 | 9 義人之光常明、惡者之燈必滅。 | 
| 10 只因驕傲,便啟爭競 | 10 人恃驕泰、多啟爭端、惟聽訓言、可有智慧。 | 
| 11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;唯 | 11 專務虛誕者、財以之而耗、勸事服勞者、貨以之而聚。 | 
| 12 所盼望的遲延未得,令人心憂;所願意的臨到,卻是生命樹。 | 12 日望不得者、使心懷憂、所欲而遂者、猶生命之樹。 | 
| 13 藐視訓言的,必致 | 13 棄道者取敗亡、畏命者贋賞賫。 | 
| 14 智慧人的法則 | 14 智者之道、如生命之泉、得脫於致死之網。 | 
| 15 美好的聰明使人蒙恩;犯法之人 | 15 明哲之人、必蒙恩寵、犯罪之徒、必遭困苦。 | 
| 16 凡通達人都憑知識處事 | 16 智者彌慎厥行、愚者愈形其拙。 | 
| 17 奸惡的使者必遭害 | 17 惡役必遭殃、忠僕必納福。 | 
| 18 不受訓誨 | 18 棄道者遭貧辱、承教者得尊榮。 | 
| 19 所願 | 19 所欲必遂、中心懽樂、愚人有過、畏難不改。 | 
| 20 與智慧人同行的,必得智慧;和愚昧人作伴的,卻 | 20 與智人爲友者、自生智慧、與愚人爲侶者、必致敗亡。 | 
| 21 禍患追趕罪人;唯 | 21 惡人遇禍災、義者蒙賞賫。 | 
| 22 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;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。 | 22 作善之人、業遺子孫、惡者之財、爲義者所得。 | 
| 23 窮人耕種多得糧食;但因無公義 | 23 貧者力田、多得物產、蓋藏無智、終歸朽壞。 | 
| 24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,是恨惡他;唯 | 24 杖箠不及其子、不謂之愛、惟愛子者、備加扑責。 | 
| 25 義人吃得飽足;唯 | 25 義者果腹、惡人枵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