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箴言第14章 | 
| 1  | 
| 2 行動正直的,敬畏耶和華;行事乖僻的,卻藐視他。 | 
| 3 愚妄人口中乃驕傲的杖 | 
| 4 家裏無牛,槽頭乾淨;土產加多乃憑牛力。 | 
| 5 忠信的 | 
| 6 褻慢人尋智慧,卻尋不著;但 | 
| 7 你既不見愚昧人嘴中有知識,就當從他面前遠離 | 
| 8 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;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自欺 | 
| 9 愚妄人犯罪,以為戲耍 | 
| 10 心中的苦楚,自己知道;心裏的喜樂,外人無干。 | 
| 11 奸惡人的房屋必傾倒;但 | 
| 12 有一條路,人以為正,至終卻 | 
| 13 人在喜笑中,心也憂愁;快樂至極就生愁苦。 | 
| 14 心中背道的,必滿有自己的道路 | 
| 15 愚蒙人是話都信;唯 | 
| 16 智慧人懼怕,就遠離惡事;愚妄人卻狂傲自恃。 | 
| 17 輕易發怒的,行事愚妄;設立惡 | 
| 18 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;但 | 
| 19 壞人屈身 | 
| 20 貧窮人連鄰居也恨他;富足人朋友卻為 | 
| 21 藐視鄰居的,這人有罪;唯 | 
| 22 謀惡的,豈非走入迷途嗎?唯有 | 
| 23 諸般勤勞都有益處;嘴上多言,卻 | 
| 24 智慧人的財為自己的冠冕;愚妄人的愚昧乃是 | 
| 25 作真見證的,救人性命;作詭詐見證的,卻吐謊言 | 
| 26 敬畏耶和華的,大有倚靠;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。 | 
| 27 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,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。 | 
| 28 帝王榮耀在乎民多;君王衰敗卻在 | 
| 29 不輕易發怒的,大有聰明;靈性 | 
| 30 心中靈明 | 
| 31 欺壓貧寒的,是辱沒他的造物主 | 
| 32 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逐去 | 
| 33 智慧存在聰明人心中;愚昧人心裏所存的,卻 | 
| 34 公義使邦國高舉;罪惡卻 | 
| 35 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;唯 | 
| 箴言第14章 | 
| 1 惟此室家、哲婦建之、愚婦毀之。 | 
| 2 行正直者、畏耶和華、行邪曲者、藐視之。 | 
| 3 愚者之詞傲、有若杖箠、哲人之言遜、可保其身。 | 
| 4 家不畜牛、則倉廩空虛、牛能耕作、則物產增加。 | 
| 5 言不誑者、可以作證、無實之人、則不可。 | 
| 6 侮慢者、求智而不能、明哲者、學道而易得。 | 
| 7 聞不智之言、則亟遠其人。 | 
| 8 智者自知、謂之眞智、愚者自欺、謂之眞愚。 | 
| 9 愚人作惡、視之若戲、義者爲善、自有眞樂。 | 
| 10 人懷憂愁、惟堪自喻、人有喜樂、衆不及知。 | 
| 11 惡者之室必傾圮、義人之家必振興。 | 
| 12 有自以其道爲是者、不知其終歸於敗亡。 | 
| 13 有殷憂而強爲懽笑者,其後常慼慼。 | 
| 14 背道者取戻、行善者得賞。 | 
| 15 愚者妄信人言、智人自顧其行、 | 
| 16 智人恐懼而避惡、愚人矜誇而縱慾。 | 
| 17 易怒者妄爲、謀不軌者見惡。 | 
| 18 拙者日以愚、智者日以達。 | 
| 19 惡者鞠躬奔走善人之門。 | 
| 20 貧乏則鄰里蔬之、富厚則衆人亦愛之。 | 
| 21 凌辱人者陷於罪戾、矜憫貧者可納福祉。 | 
| 22 謀不軌者、適以自害、思爲善者、必蒙實惠。 | 
| 23 勤勞有益、多言致貧。 | 
| 24 智而富、能善用其財、愚而尊、亦畢生愚蠢。 | 
| 25 眞證救人、妄證欺人。 | 
| 26 畏耶和華者毅然恃之、耶和華視之若子、必加愛護。 | 
| 27 畏耶和華者得生命之泉、脫致死之網。 | 
| 28 維彼君王、得民則尊、失民則敗。 | 
| 29 怒不遽發者、乃彰其智、性躁急者、適形其愚。 | 
| 30 秉性溫良者身生、衷懷嫉妒者骨朽。 | 
| 31 瘧遇貧乏者、侮造化之主、矜憫窮民者、則尊之。 | 
| 32 惡人行橫逆而見驅、義者雖死亡而有望。 | 
| 33 智者之心、道藏於内、愚人之衷、淺而易露。 | 
| 34 仁義則邦以興、否則國以辱。 | 
| 35 王恩寵施於良臣、震怒及乎頑僕。 | 
| 箴言第14章 | 箴言第14章 | 
| 1  | 1 惟此室家、哲婦建之、愚婦毀之。 | 
| 2 行動正直的,敬畏耶和華;行事乖僻的,卻藐視他。 | 2 行正直者、畏耶和華、行邪曲者、藐視之。 | 
| 3 愚妄人口中乃驕傲的杖 | 3 愚者之詞傲、有若杖箠、哲人之言遜、可保其身。 | 
| 4 家裏無牛,槽頭乾淨;土產加多乃憑牛力。 | 4 家不畜牛、則倉廩空虛、牛能耕作、則物產增加。 | 
| 5 忠信的 | 5 言不誑者、可以作證、無實之人、則不可。 | 
| 6 褻慢人尋智慧,卻尋不著;但 | 6 侮慢者、求智而不能、明哲者、學道而易得。 | 
| 7 你既不見愚昧人嘴中有知識,就當從他面前遠離 | 7 聞不智之言、則亟遠其人。 | 
| 8 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;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自欺 | 8 智者自知、謂之眞智、愚者自欺、謂之眞愚。 | 
| 9 愚妄人犯罪,以為戲耍 | 9 愚人作惡、視之若戲、義者爲善、自有眞樂。 | 
| 10 心中的苦楚,自己知道;心裏的喜樂,外人無干。 | 10 人懷憂愁、惟堪自喻、人有喜樂、衆不及知。 | 
| 11 奸惡人的房屋必傾倒;但 | 11 惡者之室必傾圮、義人之家必振興。 | 
| 12 有一條路,人以為正,至終卻 | 12 有自以其道爲是者、不知其終歸於敗亡。 | 
| 13 人在喜笑中,心也憂愁;快樂至極就生愁苦。 | 13 有殷憂而強爲懽笑者,其後常慼慼。 | 
| 14 心中背道的,必滿有自己的道路 | 14 背道者取戻、行善者得賞。 | 
| 15 愚蒙人是話都信;唯 | 15 愚者妄信人言、智人自顧其行、 | 
| 16 智慧人懼怕,就遠離惡事;愚妄人卻狂傲自恃。 | 16 智人恐懼而避惡、愚人矜誇而縱慾。 | 
| 17 輕易發怒的,行事愚妄;設立惡 | 17 易怒者妄爲、謀不軌者見惡。 | 
| 18 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;但 | 18 拙者日以愚、智者日以達。 | 
| 19 壞人屈身 | 19 惡者鞠躬奔走善人之門。 | 
| 20 貧窮人連鄰居也恨他;富足人朋友卻為 | 20 貧乏則鄰里蔬之、富厚則衆人亦愛之。 | 
| 21 藐視鄰居的,這人有罪;唯 | 21 凌辱人者陷於罪戾、矜憫貧者可納福祉。 | 
| 22 謀惡的,豈非走入迷途嗎?唯有 | 22 謀不軌者、適以自害、思爲善者、必蒙實惠。 | 
| 23 諸般勤勞都有益處;嘴上多言,卻 | 23 勤勞有益、多言致貧。 | 
| 24 智慧人的財為自己的冠冕;愚妄人的愚昧乃是 | 24 智而富、能善用其財、愚而尊、亦畢生愚蠢。 | 
| 25 作真見證的,救人性命;作詭詐見證的,卻吐謊言 | 25 眞證救人、妄證欺人。 | 
| 26 敬畏耶和華的,大有倚靠;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。 | 26 畏耶和華者毅然恃之、耶和華視之若子、必加愛護。 | 
| 27 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,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。 | 27 畏耶和華者得生命之泉、脫致死之網。 | 
| 28 帝王榮耀在乎民多;君王衰敗卻在 | 28 維彼君王、得民則尊、失民則敗。 | 
| 29 不輕易發怒的,大有聰明;靈性 | 29 怒不遽發者、乃彰其智、性躁急者、適形其愚。 | 
| 30 心中靈明 | 30 秉性溫良者身生、衷懷嫉妒者骨朽。 | 
| 31 欺壓貧寒的,是辱沒他的造物主 | 31 瘧遇貧乏者、侮造化之主、矜憫窮民者、則尊之。 | 
| 32 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逐去 | 32 惡人行橫逆而見驅、義者雖死亡而有望。 | 
| 33 智慧存在聰明人心中;愚昧人心裏所存的,卻 | 33 智者之心、道藏於内、愚人之衷、淺而易露。 | 
| 34 公義使邦國高舉;罪惡卻 | 34 仁義則邦以興、否則國以辱。 | 
| 35 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;唯 | 35 王恩寵施於良臣、震怒及乎頑僕。 |